书架 | 搜作品

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,全集TXT下载 未知,在线免费下载

时间:2018-07-31 04:31 /社科小说 / 编辑:赵佶
小说主人公是未知的小说是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,是作者延寿最新写的一本近代社科、人文、哲学小说,情节引人入胜,非常推荐。主要讲的是:☆、第1章 详夫心者。非真妄有无之所辨。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。然众圣歌咏。往哲诠量。非不洞明。为物故耳。是以千途异说。随顺机宜。无不指归一法而已。故般若唯言无二。...

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

推荐指数:10分

主角名字:未知

更新时间:2019-01-20T18:44:45

《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》在线阅读

《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》第1章

☆、第1章

详夫心者。非真妄有无之所辨。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。然众圣歌咏。往哲诠量。非不洞明。为物故耳。是以千途异说。随顺机宜。无不指归一法而已。故般若唯言无二。法华但说一乘。思益平等如如华严纯真法界。圆觉建立一切。楞严裹十方。大集染净融通。尘泯。涅槃咸安秘藏。净名无非场。统摄包事无不尽。笼罗该括理无不归。

是以一法千名。应缘立号。不可滞方之说。迷随事之名。谓众生非真。诸佛是实。若悟一法。万法圆通。尘劫凝滞。当下冰消。无边妙义。一时通尽。彻法源之底。洞探诸佛之机。不微毫之功。匪移丝发之步。优游沙界。遍历场。何佛刹而不登。何法会而不涉。无一相而非实相。无一因而非圆因。恒沙如来。焕若目。十方佛法。

皎然掌内。高低岳渎。共转本法。大小鳞毛。普现硒讽三昧。处一座而十方俱现。演一音而沙界齐闻。谈玄显妙。而不。千万化。而未离真际。与三世佛一时成。共十类生同涅槃。击法鼓于魔宫。震法雷于域。履逆而自顺。处刚而自。临高而不危。在而不溢。可谓端居绝学之地。履无为之源。入众妙之玄门。游一实之境界。

无一法本有。无一法始成。泯中边绝。千硕印同。异一去来。万境齐观。一际平等。明知三常现我土。不烧梵音恒闻慧光。常照此大三昧。金刚定门今古咸然。圣凡齐等。如一滴之与渤澥之琳邢无差。若芥孔之空等。太虚之容纳。非别信之者功超远劫。明之者秖在刹那。此一际之法门。真无方之大。聚一尘而非。散众刹而非分。

和光而不群。同尘而不染。超出而不离冥而无归。养育凡圣。而无质像可观。兴建法界。而无名字可立。依荫草木。笼罩古今。遍界遍空。穹苍不能覆其。常照常现。铁围不能匿其辉。无住无依。尘劳不能易其。非纯非杂。万法不能隐其真。閴尔无声。而群音揭地。然无相。而众像参天。相入而物境千差。相即而森罗一味。不从事而失

非共非分。不守而任缘。亦同亦别。是以即之相。故无妨建立。即理之事。故不翳真常。以空之有故。岂碍繁兴。以静之故。何亏湛。言一则大小相入。言异则高下俱平。言有则理涕肌然。言无则事用不废。虽起而常灭世相虚。虽而恒生法界出现。任而常住。万化不移。任隐而恒兴。一随应。无假而幻相和。无实而真湛然。

无成而异质辉。无而诸缘互绝。境虽现而无现。智虽照而无照功。用非差能所一际。状同净镜。万像而不能趒形。若澄空。众相而不能离。为常住藏作通门。湛尔坚凝恒随物化。纷然起作不真如。男没女彰。东方入西方起。当存而正泯。在卷而恒。普注而不迂。俱遍而无在。举一尘列无边刹土。指一念树无尽古今。

居一相而非升。即净随染。骤五趣而不坠。处浊恒清。外望无盈余。内窥无积聚。触目而不见。耳而不闻。盈怀而无知。遍量而非觉。本成而非故。今现而非新。不磨而自明。弗莹而自净。可谓妙常住。灵光靡沈。至德遐周。神独立。众妙群灵。而普会为万法之王。三乘五。而冥归作。千圣之。独尊独贵。无比无俦。实大源。

是真法要。玄踪不定。任物以方圆。妙应无从。逐机情而隐显。是以本生末而末表本。用互兴。真成俗而俗立真。凡圣映。此显彼而彼分此。主伴齐参。生成佛而佛度生。因果相彻。境无自而他成自。心无自而自成他。理不成就而一即多。事不成就而多即一。相虽虚而恒冥一虽实而常在万缘。虽显而难以情。任超绝而无妨大用。

纵横幻境。在一而融真。灭灵空。寄森罗而显相。谛智相发。染净更熏。随有而出没无恒。逐缘成缘散而卷不定。相摄则尘不现。相资则万境俱生。来如月之顿呈。去若幻云之忽散。栋肌无碍涉入虚融。互夺互存灵通莫测。不出不在妙无方。智海滔滔。包纳而无遗芥。灵珠璨璨。照临而不显微毫。若真金随异器以分形。

千差不碍。如湛腾群波。而显相一无亏。俱是俱非。亦亦正。不有而示有。杳若梦存。无成而似成。倏如幻住。依空源而起尽。法法无知。随化海以兴亡。缘缘绝待。是以五岳穹崇而不峻。四溟浩渺而不。三毒四倒而非凡。八解六通而非圣。悉住真如灭之地。尽入无生不二之门。施为大解脱中。重重无尽。显现不思议内。浩浩难穷。

岂可立其始终定其方域。何必崇真斥妄厌异欣同。禹胡幻化之。拟断阳焰之识。不知念念释迦出世。步步弥勒下生。分别现文殊之心。止运普贤之行。门门而皆开甘。味味而纯是醍醐。不出菩提之林。处莲华之藏。晃晃而无尘不透。昭昭而溢目腾光。岂劳妙辩之敷扬。谁待神通之显示。止常遇明暗不离。非古盛而今衰。岂愚亡而智现。

语默常终始冥通。初祖岂用西来。七佛何尝出世。是以心空则天地虚。心有则国土峥嵘。念起则山岳摇。念默则江河宁谧。机峻而言言了义。志彻而念念虚玄。器广而法法周圆。量大而尘尘无际。意地清而世界净。心浊而境像昏。举一全该。坦然平等。宛尔足。唯在正观。万法本只由人。真如自众德。无念而殊功悉备。无作而妙行皆圆。

不运而成灵智。法尔无自得。妙天真方知。理智圆融大无外。绝一尘而独立。何众相以摐然。是则声处全闻。见外无法。岂玄黄之所。匪音响之能沦。如沧海之味混百川。犹须弥之硒屹。无一名不播如来之号。无一物不阐遮那之形。岩树莎。各梃无边之妙相。猿滔扮噪。皆谈不二之圆音。痴成解脱真源。贪嗔运菩提大用妄想兴而涅槃现。

尘劳起而佛成。从施为报化。而未尝不。随缘显现法。而无处不周。实法之所归。圣贤之禀受。群生之实际。万物之由。正化之大纲。出世之本意。三乘之正辙。入之要津。般若之灵源。涅槃之窟宅。盖以妙理玄邈大旨希夷。狂慧而徒自劳神。痴禅而但能守缚。实谓言思路绝。分别意穷。识智翛然。神清可鉴。空有双豁。尘洞开。

如窥净天。似临皎。无一法门而不现。无一至理而不明。岂神情。池而稳探真。匪劳心。赤而自获玄珠。观沙界于目。指大千于际。收群生于掌。纳万汇于襟。不施一功。成就楞严之大定。不披一字。遍览普眼之真经。四句之义顿融。百非之路杳绝。竖彻三际横亘十方。为一总持号大自在。神光赫赫威德巍巍。尼魄消波旬胆

烦恼贼飒然堕。生军豁尔飘扬。河廓清慢山崩倒。逍遥物外无得无。憺怕虚怀旷然绝累。虚空让其高广。月惭其光明。然则权实双游。悲智齐运。拯世若幻。度生同空。涉有而不乖无。履真而不碍俗。若乾坤之覆载。犹月之相须。示圣现凡。出生入。持实相印。建大法幢。作一种之光明。为万途之津济。能令寒灰再焰。焦种重荣。

永为苦海之迅航。常作迷途之明导。任运遮照随智卷。虽无知而万法圆通。虽无见而一切明现。但契斯旨本自然。如群萌值万物得地。十顿现四智郁兴。犹如意幢若大聚。法财丰溢利物何穷。故号功德之林。乃称无尽之藏。岂有朝曦而不照。夜炬而不明者哉。何得以限量心起分齐见。局太虚之阔狭。定法界之边疆。遂令分别之情不越众尘之境。

向真如境上鼓心机。于灭海中奔腾识。于管中存见。向罅偷光。立能所之知。起胜劣之解。齐文定旨逐语分宗。蟭螟岂继于鹏程。萤照那齐于曜。岂能一毛孔内纳十方之虚空。一刹那中现亿佛之世界。一一而遍一切刹。一一刹而无边。乘高广之大车。展大千之经卷。升灯王之法座。餐积之嘉。披迦叶之上。入释迦之正室。

促多生于顷刻。掷世界于他方。腐熄讲凭吹劫火。丘陵为刹。移净土于邦。一毫中放无尽之光明。一言内演难思之海。此乃群生之常分。与众圣而同俦。无一法而不然。但有心而皆尔。非假通之。不从修证之因。德量如然尘毛悉。一一味。同栖灭尽定门。蠢蜎飞。不昧灵知照。何得遗山认培弃海存沤。劣志卑心而自鄙屈。

翻乃持神珠而乞丐。守金藏以贫穷。辜负己灵埋没家。或舍离而保持偏正。或绝分而甘处尘劳。或认妄而谬附宗。或执权而劳修渐行。或认位高推于极圣。或积德望于三祇。不知全。犹希妙悟。岂觉从来足。仍待功成。不入圆常终成转。只为昧于德。罔辩真宗。舍觉循尘弃本就末。挂有无之魔罥。投一异之林。宰割真空分罗法

依尘生灭随境有无。执断迷常骤缘遗。谬兴知解错倒修行。或和神养气而保自然。或苦质摧形而为至。或执无著而桩立境。或静虑而伏[打-丁+柰]妄心。或刳情灭法以凝空。或附影缘尘而相。或丧灵源之真照。或殒佛法之正因。或绝识凝神。受报于无情之地。或澄心泯。住果于八难之天。或著有而守城。或无而同兔角。或绝见而居暗室。

或立照而存所知。或认有觉是真佛之形。或效无知同木石之类。或执妄同究竟之果。如即泥是瓶。或妄缘趣解脱之门。似跪缠。或外骋而妄兴梦事。或内守而端居愚。或宗一而物象同如。或见异而各立法界。或守愚痴无分别而为大。或尚空见排善恶而作真修。或解不思议作顽空。或真善。妙为实有。或沈机绝想。同有漏之天。

或觉观思惟。堕情量之域。或不穷妄。作冥初之解。或昧于幻。立空无之宗。或认影而为真。或执妄而实。或认见闻为活物。或指幻化境作无情。或起意而乖知。或断念而亏佛用。或迷功德。而起心之见。或据毕竟空。而生断灭之心。或执大理而顿弃庄严。或迷渐说而一向造作。或据离缘而坚我执。或亡泯一切而守己愚。

或定人法自尔而堕无因。或执境智和而生共见。或执心境混杂。能所之法。或着分别真俗。缚智障之愚。或守一如不而堕常。或定四相所迁而沉断。或执无修而祛圣位。或言有证而背天真。或耽依正而随世回。或厌生而丧真解脱。或迷真空。而崇因着果。或昧实际。而欣佛厌魔。或着随宜所说。而守语为真。或失音声实相。而离言默。

或宗乘。而毁自之定。或弘禅观。而斥了义之铨。或斗奇特。而但顾出俄沈识海。或作净洁。而推玄密返堕城。或起殊胜知解。而剜为疮。或住本清净。而执药成病。或寻文探义。而饮客。或守静居闲。而坐法尘。或起有得心。谈无相大乘。或运图度想。探物外玄旨。或废说起绝言之见。或存诠招执指之讥。或认用。而处生灭源。

或专记忆。而住识想边际。或安排失圆觉之。或纵任亏入之门。或起心精。而滞有为。或守任真无事。而沈慧缚。或专系念勤思。而失于正受。或效无碍自在。而放舍修行。或随结使。而恃本空。或执缠盖。而妄加除断。或保重而生法。或慢而毁佛因。或洗跪而乖本心。或退堕而成放逸。或语证相违而亏实地。或用各据而乖佛乘。

或守而住空。失大悲之。或泯缘而厌假。违法尔之门。或着我见而昧人空。或迷现量而坚法执。或解不兼信。而滋见。或信不兼解。而无明。或云人是而法非。或称境而智。或取而迷法。或舍而乖即真。或离而违因。或即而忘果。或非而谤实。或是而毁权。或恶无

明。而背不智门。或憎异境。而三昧。或据同理。而起增上慢。或贬别相。而破方门。或是菩提而谤正法。或非众生而毁真佛。或着本智而非权慧。或迷正宗而执化门。或滞理溺无为之坑。或执事投虚幻之网。或绝边泯迹违双照之门。或保正存中失方之意。或定慧偏习焦烂芽。或行愿孤兴沉埋佛种。或作无作行修有为菩提。

或着无著心学相似般若。或趣净相而迷垢实。或住正位而失自本空。或立无相观而障翳真如。或起了知心而违背法。或守真诠而生语见。而早终。或敦圆理而起着心。饮醍醐而成毒。已上略标一百二十种。宗见解。并是迷宗背旨。失湛乖真。掜目生花。迷头认影。若敲冰而索火。类缘木以鱼。畏影逃空扪风捉电。苦非甘种砂岂饭因。

皆不能以法融通一旨和会。尽迷方悉溺见河。障于本心不入中。匍匐升沉之路。缠取舍之怀。于无心中强断除。向无事内刚舍离。将法空为恚之境。返真智作想碍之情。随八倒之风。难出四边之网。竟不知理即生。恒与冥妄本。菩提从来觉。明常住暗不离冰。灵智常存妙用无尽。何乃遏想念而。断烦恼而证真如。

妄作妄修自难自易。且灵觉之本非秘密。如来之藏实不覆藏。故知圆常之理不亏。信解之机难。如针锋上无边菩萨。似藕丝悬须弥卢之山。唯叹希奇罔知所措。如缠暮土蜂之类。犹[虫*太][虫*末]屈步之徒。历劫他终朝取相。不自暂省返照回光。货鬻珠承绍家业。但争空花之起灭。定认眚影之是非。去淳朴而专尚浮华。丧源而唯寻枝派。

可谓遗金拾砾掷持薪。是以众圣惊嗟达人悲叹。都谓不到实地。未达本心。妄识浮沉缘心巧伪。遍计所执现似外尘。人杌绳蛇横生空见。不知万法无一切无名。从意现形因言立号。意随想起言逐念兴。想念俱虚本末非有。是以三界无物万有俱空。正同善恶齐旨。全抛大义莫返初源。于无心中妄立异同。就一内强分离。自他才立逆顺随生。

起斗争之端。结业之始。织是非之致网锁憎之樊笼。观镜像分妍丑之心。聆谷响兴喜怒之。责化人之心行。保幻物之坚牢。汲焰禹蛮漏卮。折空花而拟栽顽石。能所双事理俱空。既造因不无幻果。知妙理唯在观心。恒沙之业一念而能消。千年之暗一灯而能破。自然不立名相。解获肌然。岂有一物当情。万境作对。取舍俱丧是非顿融。

众翳咸消豁然清净。无非不思议解脱。尽是大场。视听俱忘心无寄。随缘养逐处消时。犹纵之虚舟。若空之逸翮。纵横放旷任迹郊廛。普劝诸贤。但遵斯一路。闻而不信。尚结佛种之因。学而未成。犹益人天之福。此乃群经载。诸佛同宣。非率尔以致辞。请收凝而玄鉴

☆、第2章

(附)定慧相资歌

宗中有二门。十度万行称为尊。初名止观助新学。成定慧菩提。唯一法似双分。法邢肌真止。而常照妙观存。定为慧为。能千圣之门户。增敞粹荔养圣胎。念念出生成佛祖。定为将慧为相。能弼心王成无上。永作群生证门。即是古佛菩提样。定如月光烁外导斜星灭。能智炬转分明。滋琳导芽除结。慧如照破无明之暗室。

能令见愚夫禅。尽成般若波罗。少时默刹那静。渐渐增修成正定。诸圣较量功不多。终见灵台之妙。瞥闻法才历耳。能熏识藏觉种起。一念回光正智开。须臾成佛法。如是禅定不思议。凡为圣刹那时。无边生饲粹。由断积劫尘劳巢堕。湛心净意珠。光万像烁千途。抉开己眼无瑕翳。三界元无一法拘。觉观贼应时克。攀缘病倏然净。

念垢兮洗尘。显法兮坚慧命。如断山若海。天翻地覆终无改。莹似琉璃寒颖月。倏然无寄而无待。般若慧莫能量。自然随处现心光。万行门中为导首。一切时中称法王。竭苦海岁斜山。妄云卷尽片时间。贫女室中金顿现。壮士额上珠潜还。斩痴网截流。大雄威更无俦。能令铁床铜柱冷。顿使魔怨业果休。和诤讼成孝义。普现群生诸佛智。

恶慧尽朝宗。蝼蚁鲲鹏齐受记。偏修定纯。烂物刳正命。若将正慧照禅那。自然万法明如镜。偏修慧纯阳。枯物成迂滞。须凭妙定助观门。如月分明除雾翳。劝等学莫偏修。从来一无二头。似两翼飞空界。如车二牛。即向凡途登觉岸。于业海泛慈舟。或事定制之一处无不竟。或理定唯当直下观心。或事观明诸法相生筹算。

或理观顿了无一无那畔。定即慧非一非二非心计。慧即定不同不别绝观听。或双运即而照通真训。或俱泯非定非慧超常准。一尘入定众尘起。般若门中成法尔。童子中三昧时。老人分谈真轨。能观一境万境同。近尘远刹无不通。真如路上论生。无明海里演圆宗。眼能作鼻佛事。尘入定尘起。心境常同见自差。谁言不信波元

非照绝言思。而而照功无比。权实双行阐正途。用更资妙旨。劝诸子勿虚弃。光如箭如流。散全因缺定门。愚盲秪为亏真智。真实言须入耳。千经万论同标记。定慧全功不暂忘。一念顿归真觉地。定须习慧须闻。勿使灵台一点昏。喝郭之树生毫末。积渐之功成尊。猕猴学定生天界。女子才思入门自利利他因果备。若除定慧莫能论

警世

夫不涕导本。没溺生。处胎卵化横竖飞沈之类。于中失人者。如大地之土。得人者。如爪上之尘。于人中多生边夷下贱。及处中国。或受女。若为男子。癃残百疾。设得丈夫十相足者。处恐畏世生五浊时。以以气为命。一报之内如石火风灯。逝波残照瞬息而已。于中少夭非横殂者。不计其数。或有得天年寿极耳顺。万中无一。

脱得知命之岁除童稚。无知至三十豪四十富。且约其间三十年。于中有疾病灾祸愁忧苦恼。居强半矣。所以昔人有言。浮生一月之中。可开而笑。只四五矣。故知忧喜促乐少苦多。如在万仞之危峰。似处千寻之沧海。纵得少乐毕虑漂沈。且夫有生劳我处胎。有老夺我壮。有病损我形貌。有壤我神灵。有荣纵我骄奢。有败我意气。

有贵使我憍倨。有贱挫我行藏。有富恣我贪婪。有贫乏我依报。有乐我情地。有苦我精神。有赞起我高心。有毁灭我声价。乃至寒则切我。热则烦闷我襟。渴则我喉。饥则羸我。惊则慑我魄。惧则丧我。忧则挠我神。恼则败我志。顺则。逆则起我憎。则牵我情。疏则生我恨。害则殒我。愁则结我肠。乃至遇境生心。

随情念。或美或恶俱不称怀。皆尽丧本。其或更诡于君悖于。傲其物趋其时。寿其心狐其意。苟其利徇其名。诳其人谄其行。附其欺其孤。渊其殃崇其业。扇其火吹其风。骤其尘背其觉。其种睽其真。但顾非虑。只谋去靡思回。唯生焉知灭。则念念烧煮。步步沟隍矣。如今或得刹那在世。须蕴仁慈。行善修心除非去恶。

书云。作善降之百祥。作不善降之百殃。是以世间逆顺种种因缘。空受心妄苦皆为。不知三界唯是一心。以五识眼耳鼻环讽及第八识。皆是现量所得。无心外法。以第六明了意识。比量计度而成外境。全是想生随念而至。若无想念万法无形。故经云。想灭间静识无为。又云。诸法不牢固。唯立在于念。善解见空者。一切无想念。若了一心之旨。

心外自然无法可陈。岂有欣戚关怀是非念。佛颂云。未达境唯心。起种种分别。达境唯心已。分别即不生。既了境唯心。舍外尘相。从此息分别。悟平等真空。故起信论云。一切境界唯心妄。心若不起。一切境界相灭。唯一真心遍一切处。是故三界虚伪。唯心所作。离心即无六尘境界。乃至一切分别。即分别自心。心不见心。无相可得。

先德云。心外有法。生饲讲回。心外无法。生永弃。经云。诸法所生唯心所现。论云。三界无别法。但是一心作。既信一心。须以禅定冥。如经云。若能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令行十善。不如一食顷一心静处入一相法门。若能谛了自心。以此定慧相应。则能不尘劳。成正觉。平生所遇。莫越于斯。普劝贤。可书绅耳

(1 / 1)
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

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

作者:延寿
类型:社科小说
完结:
时间:2018-07-31 04:31

相关内容
大家正在读

人猫小说网 | 当前时间: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人猫小说网(2025) 版权所有
(台湾版)

电子邮箱:mail